加入收藏|设为首页|联系我们
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        主办: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

《中国减灾》

国内刊号:CN 11-2848/D   国际刊号:ISSN 1002-4549

中国知网数据库(CNKI)全文收录期刊
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收录期刊
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
中国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
投稿邮箱: zzstg2020@163.com
更多
更多
李洪亮、 薛丽丽、王延波、田列远、张超(已录用)
王宏晓(已录用)
李琼华(已录用)
邓浩,梁伟(已录用)
陈建美(已录用)
李敏 田平平 李枋沄(已录用)
张利梅(已录用)
毛泽民(已录用)
袁帅(已录用)
投稿需知更多
(1) 请直接在本站在线投稿,编辑会及时审理(请您投稿时准确填写您的联系方式,以便稿件录用和杂志出刊后及时与您联系) zzstg2020@163.com (如需代笔请联系编辑)。 (2) 不违反宪法和法律,不损害公共利益。 (3) 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、学术研究成果,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,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;所有来稿必须通过检测,文字复制比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
往期目录更多
卷首语
建设更强韧更安全的城市(1)本刊编辑部
动态
动态(5)
独家策划
十年共建结硕果 携手同行向未来——“一带一路”灾害管理合作保障沿线繁荣发展(8)本刊编辑部
多维度呈现自然灾害风险全景 科学支撑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——《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》的编制与展望(10)吴圣楠;邹强;王姣;雷雨;崔鹏
聚焦共建国家灾害特征 呼吁携手应对气候挑战——《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灾害评估报告》解读(14)吴亚桥;杨赛霓
打造全球灾害治理新平台 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提升综合减灾能力——“一带一路”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创建纪实(18)无
“一带一路”沿线自然灾害情况及重大灾害事件盘点(22)本刊编辑部
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回顾(26)
案例分析点评
北京市“23·7”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应对情况及主要启示(28)肖会斌
政策解读
央地协同 谱写应急避难场所工作新篇章(32)胡艺杰
地方实践
郑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调查浅谈(34)陈淼
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灾前预防转变(36)黄远东;许冲;高会然
地方政府灾害心理干预工作分析——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(39)高晓燕
青藏高原地区缺氧环境灾害风险调查评估(42)杨雯倩;王静爱
湖北:关于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思考(46)吴弢
广西南宁:以高水平应急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(49)丁延运
江苏淮安: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(52)黄学勇
民间救灾
奋战防汛救灾一线 打造水上应急“铁军”——泉州市红十字迅捷应急救援队协同高效参与救灾救援(56)杨波
市场机制
“电e金服”平台助力受灾企业恢复生产经营(58)邹迪
白雪萍:风雨中昼夜坚守 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(60)
李艳丽:把责任扛在肩上 灾难面前显担当(61)本刊编辑部(整理)
资讯(62)
观点(64)

学术展示更多
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灾前预防转变
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| 黄远东 许冲 高会然   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

摘 要: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%,地质条件复杂,构造活动频繁,地质灾害隐患多、分布广、防范难度大,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、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。坚持防灾工作重心前移,应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从灾后治理向灾前预防转变,把减轻地质灾害风险贯穿地质灾害防治全过程,全方位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识别、管控、综合治理能力。本文从加强机理机制基础科学研究、提高监测预警与信息传播能力等七方面入手,介绍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向灾前预防转变的具体做法。
【分 类】 【天文学、地球科学】
【关键词】 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 基础科学研究 山地丘陵区 防灾工作 国土面积 机理机制

【出 处】 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36-38页 共3页




广西南宁:以高水平应急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
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| 丁延运   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应急管理局

摘 要:作为我国连接东盟的重要枢纽,近年来,广西南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,以东盟为重点,深度融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为了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南宁市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发展和安全,坚决扛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,锻造队伍,守牢底线,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,以高水平应急管理服务南宁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【分 类】 【经济】 > 工业经济 > 中国工业经济
【关键词】 防范化解 应急管理体制 区位优势 广西南宁 政治责任 高质量发展 统筹发展 安全风险
【出 处】 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49-51页 共3页




青藏高原地区缺氧环境灾害风险调查评估
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| 杨雯倩 王静爱   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

摘 要:青藏高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。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,该地区内冰川退缩、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凸显,自然灾害危险性逐步加剧,环境与灾害风险也随之增加。本文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,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出发,介绍缺氧致灾因子、孕灾环境、承灾体等要素的测量方法,以及人口健康风险和牲畜损失风险评估方法,并提出几点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应对缺氧环境灾害措施的建议。
【分 类】 【经济】 > 经济计划与管理 > 企业经济
【关键词】 生物多样性锐减 灾害风险 缺氧环境 生态安全屏障 综合科学考察 全球变暖 冰川退缩 孕灾环境
【出 处】 《中国减灾》2023年 第23期 42-45页 共4页


  • 输入文章编号:
更多

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

主办单位: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

国内刊号:CN 11-2848/D

国际刊号:ISSN 1002-4549

邮发代号:2-929

发行周期:半月刊

版权声明
    请各位投稿作者注意,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,请勿一稿多投,审稿期一般二个工作日以内,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上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。稿件录用后,,我站在通知作者的情况下有权适当修改文章,以便适应期刊的定位要求。
联系我们
  • 投稿咨询:3541180591/1677397805
  • 稿件查询:3541180591/1677397805
  • 工作时间:早上9点——下午5点(周日除外)
更多
杂志协同采编征稿平台【官网】 · 版权所有:《中国减灾》杂志社